13913632990
13913632990@163.com
微信號:13913632990
橫條機面料(通常指通過 “橫機” 編織而成的針織面料,常見于羊毛衫、針織衫等)的制作工藝圍繞橫機的編織原理展開,核心是通過紗線的循環編織形成具有特定結構、紋理和橫條效果的面料。其工藝流程可分為前期準備、核心編織、后期整理三大階段,每個階段包含多個關鍵步驟,具體如下:
一、前期準備階段:確保原料與設備適配
此階段的核心是篩選合適的紗線、制定工藝參數,并調試設備,為后續編織打基礎。
紗線選擇與預處理
橫機面料的質感、彈性、保暖性主要由紗線決定,常見紗線包括羊毛、羊絨、棉、化纖(如滌綸、腈綸)及混紡紗。
預處理步驟:
絡筒:將原紗卷繞成 “筒子紗”,消除紗線中的雜質、斷頭,保證紗線張力均勻(避免編織時斷紗);
并線 / 加捻:若需增強紗線強度或實現特殊紋理(如股線效果),會將 2-3 根單紗并合、加捻,形成股線;
染色 / 色紡:根據設計需求,紗線可提前染色(如染成不同顏色的橫條用紗),或直接使用 “色紡紗”(紗線本身自帶顏色,無需后期染色,色牢度更高)。
工藝設計與參數設定
根據面料的橫條寬度、紋理(如平針、羅紋、提花)、克重(單位面積重量)等要求,制定具體工藝:
確定 “機號”:橫機的 “機號”(如 7 針、12 針、14 針)代表每英寸針板上的針數,機號越高,針距越密,適合細紗線(如 14 針適合細羊絨);機號越低,針距越寬,適合粗紗線(如 7 針適合粗羊毛);
設定 “橫條周期”:明確每段橫條的編織行數(如 10 行白色、15 行灰色為一個橫條周期),確保橫條寬度均勻;
確定 “組織結構”:選擇基礎編織結構(如平針組織、羅紋組織、四平組織),或結合提花工藝形成復雜橫條(如寬窄漸變橫條、花紋嵌條)。
2.設備調試
橫機分為 “手動橫機” 和 “電腦橫機”(當前主流為電腦橫機,效率更高、精度更準),調試內容包括:
針板與織針檢查:確保織針無損壞、針距均勻,避免漏針;
紗線張力調節:通過張力器控制紗線喂入速度,防止張力過大導致紗線斷裂,或張力過小導致面料松弛;
電腦程序輸入:電腦橫機需將工藝參數(橫條周期、組織結構、紗線顏色切換)輸入控制系統,模擬編織效果,確認無誤后正式生產。
二、核心編織階段:橫機的 “成圈” 與橫條形成
橫機的編織核心是 “成圈運動”—— 通過織針、沉降片等部件的協同動作,將紗線編織成連續的線圈,進而形成面料;橫條效果則通過 “紗線顏色切換” 或 “編織密度變化” 實現。
基本成圈原理(以電腦橫機為例)
成圈是編織的較小單元,單個線圈的形成分為 6 個步驟,循環往復形成面料:
退圈:織針在三角(控制織針運動軌跡的部件)作用下上升,將前一循環的舊線圈從針鉤中退出,套在針桿上;
墊紗:紗線通過喂紗嘴,被墊到織針的針鉤與舊線圈之間;
帶紗:織針下降,針鉤勾住新紗線,將其拉向舊線圈下方;
閉口:織針繼續下降,針舌在舊線圈的推動下閉合,防止新紗線從針鉤中脫出;
套圈:織針進一步下降,舊線圈從針鉤上方滑過,套在閉合的針舌上;
脫圈與成圈:織針繼續下降,舊線圈從針頭上脫落,新紗線被彎曲成新線圈,同時新線圈被沉降片(固定線圈的部件)托住,形成穩定的編織結構。
橫條效果的實現方式
橫條機面料的 “橫條” 并非后期切割,而是編織過程中直接形成,主要有兩種方式:
顏色橫條:通過多色喂紗嘴切換實現 —— 當編織完一段顏色的橫條(如白色,達到設定行數),電腦控制系統自動切換到另一顏色的喂紗嘴(如灰色),繼續編織下一段,兩種顏色的線圈在橫向形成明顯分界,即 “色橫條”;
密度橫條:通過調節編織密度(線圈大小)實現 —— 無需切換紗線顏色,僅通過改變織針下降幅度(控制線圈長度),使某一段面料的線圈更緊密(密度高,視覺上更厚重)、某一段更疏松(密度低,視覺上更輕薄),形成 “明暗 / 厚薄橫條”(如羅紋橫條、凹凸橫條)。
面料收卷與初步檢驗
編織過程中,面料會通過橫機的 “卷布裝置” 持續收卷,避免面料堆積;同時工人需實時檢查面料表面,排查漏針(局部無線圈)、錯色(顏色切換位置偏移)、斷紗(局部線圈斷裂)等問題,及時停機調整。
三、后期整理階段:優化面料質感與穩定性
剛編織完成的 “坯布”(原面料)存在毛羽多、尺寸不穩定、手感粗糙等問題,需通過后期整理提升品質,使其符合成衣要求。
預處理:去雜與定型
煮練 / 水洗:用溫和的洗滌劑清洗坯布,去除編織過程中附著的油污、漿料(保護紗線的物質)及毛羽,使面料更潔凈;
預縮水處理:通過蒸汽或熱水浸泡,讓面料提前收縮(尤其是棉、羊毛等天然纖維,易縮水),避免成衣后水洗變形;
烘干:將水洗后的面料烘干,控制含水率(通常 8%-12%),防止發霉。
核心整理:改善手感與外觀
起絨 / 拉毛:針對需要毛絨質感的面料(如羊毛橫條衛衣布),通過起絨機的針輥將面料表面的纖維拉出,形成短絨毛,提升保暖性與柔軟度;
刷毛 / 剪毛:用刷毛機梳理面料表面毛羽,使其順直;再用剪毛機修剪過長的毛羽,使面料表面平整(如精紡羊毛橫條面料需剪毛處理,避免毛躁);
定型:通過 “熱定型機”(溫度 120-180℃,根據纖維調整)將面料拉伸至標準尺寸,同時固定組織結構,防止后續變形;若需抗菌、抗皺功能,可在此階段添加功能性助劑。
檢驗與分切
質量檢驗:檢查面料的橫條寬度是否均勻、顏色是否一致、有無破洞 / 疵點,同時測試色牢度(摩擦、水洗后是否掉色)、彈性(拉伸后是否恢復)等指標;
分切:將大卷的面料根據成衣需求(如上衣、褲子的裁片尺寸)分切成小卷或單張,便于后續裁剪加工。
橫條機面料工藝的核心特點
靈活性高:電腦橫機可快速切換紗線顏色、調整橫條周期,輕松實現多色、漸變、寬窄不一的橫條效果;
面料彈性好:針織結構本身具有線圈的伸縮性,橫機面料(尤其是含羊毛、氨綸的面料)彈性優于機織面料,穿著更好;
流程依賴設備精度:橫條的均勻度、面料的平整度高度依賴橫機的針距精度、電腦程序的正確性,以及后期定型的工藝控制。